江淮大地在春天翻开新的一页,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水光与山色相互映照,樱花初放、杨柳新绿、古巷的烟火气息,一一落入镜头之中。这正是“春游江淮最高奖10000元”的魅力所在,也是由中安主办的“芜湖·繁花”主题短视频和摄影大赛正式启动的时刻。此项比赛以春游江淮的自然美景、人文风情与城市脉动为核心,鼓励创作者用照片与短视频讲述江淮春天的真实故事。
无论你是城市摄影师、乡野写作者,还是普通旅行者,只要你对江淮的春天有独到的观察力和叙事能力,你就具备参与的资格。
参赛作品的边界并不苛刻。你可以用手机拍下沿江堤岸的光影变幻,也可以记录市井巷陌中的温暖瞬间,亦或是在花海、河畔、码头、老建筑前后寻找对比与情感。主题要紧扣“芜湖·繁花”,强调春天的繁花景观与人文故事的融合;语言要清晰,镜头要有呼吸感,故事要有起伏。
短视频的时长通常控制在30到60秒之间,照片组图以3到8张为宜;所有作品都应呈现真实的情感与自然美,避免尘杂的后期痕迹。评审将综合画面美感、叙事结构、情感表达和主题契合度进行评估,公众也可参与投票,增加作品的曝光度与影响力。
奖金不是唯一的回报。入围与获奖者将有机会在中安新闻客户端及合作媒体平台获得广泛曝光,建立个人作品集与行业人脉。组委会还提供创作指南、影像剪辑技巧、色彩与构图要点等系列辅导,邀请资深摄影师、影视编辑和文化评论人作为讲师与评审,现场或线上给予个性化指导。
你还可以在官方平台看到关于创作originate的案例、评审点评与成长路径,从而把一次参赛变成一次系统的自我提升之旅。
这场比赛不仅是奖金的竞争,更是一次春天的集体记忆的创作。你在镜头中看到的江淮春天,可能是一次港口灯光的微笑,一段古镇巷口的低语,一场江风里吹来的诗意遇见。请保持真实、热情与善意,让作品成为传达春天温度的桥梁。若你愿意参与,请关注官方入口,按要求提交作品及创作说明,附带必要的拍摄地点、时间、设备信息与后期思路。
让我们用影像把江淮的春天讲得更动人,让更多人愿意走下旅途,去感受这片土地在春日里的脉动与美丽。芜湖·繁花——镜头里的春天
比赛的评选设计周密而公开,分阶段推进。初选关注作品的基本叙事能力与画面完整性,复评强调主题深化、技术处理与情感张力的综合表现,最终评审则聚焦于作品在叙事深度、创意角度与社会传播力上的综合价值。评审团由来自摄影、影视、艺术与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同时设置公众参与的环节,让观众的眼睛也成为评判尺度的一部分。
这种双轨评审机制,既保障了专业性,也放大了社会关注度,帮助优秀作品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与更多元的机会。
对创作者而言,如何在“芜湖·繁花”这一主题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清晰的叙事与独特的镜头语言。春天的光线具有穿透力与温度,建议在清晨或黄昏时分捕捉自然光的柔和与层次;在构图上尝试对称与非对称、远景与微观之间的对话,以花卉、江水、街巷等“元素载体”讲出故事;后期保持自然的色彩与质感,避免过度美化,让观众在真实的画面中感受到情感的波动。
若能在作品中融入地方性符号、民俗元素或城市记忆,将大大提升辨识度与情感冲击力。
参赛的具体步骤以官方通道为准。通常流程包括账号绑定、作品信息填写、素材上传,以及作品说明的撰写。短视频建议控制在30-60秒之间,画质优先以保留细节;照片组图的统一裁切和情感节奏也同等重要。每件作品都应附带一段创作说明,概述拍摄地点、时间、设备与创作初衷,以便评审快速理解你的叙事意图与技术路线。
对于初次参加者,官方也会提供主题解读、创作示例、后期技巧等资源,帮助你在起步阶段就掌握关键要点。
“春游江淮”的邀请不仅关乎拍得美,更在于讲得动、传得远。获奖作品将通过中安平台的集中呈现进入公众视野,有机会参与线下展览、媒体采访以及后续的版权合作,进一步拓宽创作者的职业可能性。这是一次把个人镜头变成区域记忆的机会,也是一次与同行共同成长、互相启发的社区体验。
若你对江淮春天有独到的观察,请抓紧时间准备你的作品,把“芜湖·繁花”带入人们的日常视野,把你心中的春天通过影像与故事传递出去。中安将持续作为记录者与桥梁,帮助你把创作变成公共对话的一部分。你所需要做的,是让镜头带着热情走向春天的江淮,让更多人愿意走进这片土地的繁花世界。